小卡片面前,淘宝携手拼多多叹气

三火 2022-03-02 09:20

夹带小卡片,给好评返现,为何屡禁不止?

近日,美国的两家公司,因为组织众多网友,进行刷好评返现活动,被亚马逊告上法庭。大洋彼岸的电商平台,正在对刷好评行为挥出重拳。

如今,淘宝、拼多多、美团、饿了么这样的电商平台,刷好评现象严重,屡禁不止。智商税研究中心发现,如果想要根治这种市场怪相,平台必须要拿出真金白银来奖励举报,否则只能停留在嘴上说说,喊口号的层面。

因此,刷好评行为治理了许久,最后却治理了一个寂寞。

而许多消费者,也因此对各大电商平台越发失望。

刷好评也玩出了流派

智商税研究中心的税友们,应该都在网购之后,受到过商家好评返现的诱惑。

而我们这些消费者,也几乎都会一边说着:“就拿这个考验干部?”一边在给出好评的同时表示:“就这一次,下不为例啊。”

好评返现,正在成为网购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一个存在于电商平台中的潜规则。

如今,在电商平台的持续打击,以及商家自身的不断进化中,好评返现的行为,已经逐渐分成了几大门派。

这其中,最赤裸无畏的,当属“直言不讳派”。他们的历史最悠久,方式也最为直接。

当作为消费者的你,在网上下单之后,他们会主动弹出对话框,然后直接告诉你,如果收货后给出好评,商家可以进行返现。直来直去,毫不绕弯,爽快、利落。

不过,随着近几年的严厉打击,这一派别近乎销声匿迹,只留下江湖上的种种传说。

现在,江湖上最常见的是“夹带私货派”。他们在发货时,会把带有“好评返现”字样的小纸条,和商品装在一起,偷偷送到你的手中。

于是,你在拆开包装之后,不仅能收到自己的货物,还能收到一个大大的Surprise。

近几年,“转移阵地派”也在逐渐成为主流。他们由“直言不讳派”演变而来,是这一派的Pro版。

“转移阵地派”在发货后,会暗示消费者,添加店家微信、支付宝、QQ等软件。随后,他们在新的软件上,与消费者沟通,重演“直言不讳派”的流程。

除了以上这三大门派之外,如今的电商平台,还涌现出了一些“刷好评新势力”。他们有的让消费者关注店家公众号,然后在公众号中,完成好评返现的整个流程;有的则研究出一套“摩尔斯密码”,像特务接头一样,向消费者传递相关信息。

为了好评,这些电商平台的商家们,纷纷化身熟读兵书的孙武,将三十六计用得出神入化,将刷好评的事业发扬光大。

虽然这些门派,在平台的持续整治下,日子并不算好过。但是,他们的生命力,却都异常顽强。每一轮打击过后,他们都会很快死灰复燃,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消费者被逼成“火眼金睛”

这类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对商家太重要了。

如今,不论是淘宝、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还是美团、饿了么这样的消费平台,消费者的评价,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平台中,消费者的评价,会对商家的展示排名产生影响。而这一体系中,差评和中评所占有的权重,要比好评高出不少。

以淘宝上的商家为例,一个差评造成的排名下降,可能要用几十个好评才能抵消;而一个中评带来的影响,也可能会让商家积累的十几个好评瞬间报销。

同时,关于商品的评价,还会对后来的消费者产生影响。对于商家来说,一个差评,可能会让其失去很多潜在客户;而一个图文并茂的好评,可能会给自己增加不少销量。

于是,聪明的商家,研究透了人们的心理,开始用“好评返现”的手段,同消费者进行交易。

在商家的蛊惑下,许多消费者为了得到返现,给出了违心的好评。

同时,在行业的不断内卷中,许多商家不仅加入了各大门派,诱导消费者给自己好评;还在网上招募水军,为自己的网店刷好评。58同城、赶集网、抖音、快手上,都有类似的英雄帖发布。

于是,无数网友化身水军、汹涌而来,他们在商家的统一指挥下,在屏幕前不断敲击,为网店批量贡献虚假好评。

这些充满诱导性的虚假评论,让我们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时候,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论如何,也不能从这些自相矛盾的评论中,将商品“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而在不断地与商家斗智斗勇中,我们许多消费者,终于被练就成了一双“火眼金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满眼纷繁中,一眼就看出这些评论“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哪一句是情丝凝结”。

与此同时,各大电商平台,也对这一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于整治这一现象,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而许多刷好评的行为,又不会对电商平台造成什么影响。因此,眼睁睁目睹着刷好评现象的平台,在这一问题的治理上,总是显得喊口号有余,而执行力不足。

举报有奖难道不行吗?

虽然国内的许多平台,对刷好评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国外的一些公司,却早已“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婶也不能忍了”。

2021年,亚马逊曾经对超过5万名卖家进行封店处理,涉及资金数十亿美元,原因就是这些卖家,涉嫌在平台上买好评虚假宣传。而就在今年2月底,美国公司App Sally和Rebatest被亚马逊告上法庭,也是因为其涉嫌组织网友在平台上刷好评获利。

可以看出,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平台,对刷好评真正做到了“零容忍”。

除了上面可以借鉴的封店和法律手段,国内平台想要整治刷好评的现象,其实还有一个简单的经济手段:平台可以给举报者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奖励所花的钱,则完全可以从商家在平台的押金中扣除。

这样,平台既治理了刷好评的现象,自己又没有付出成本,这样的好事,平台过去之所以不愿意去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刷好评的现象,还没有伤害到它们的根本利益。

虽然短期来看,刷好评这一现象,对国内的电商平台还没什么太大影响,但必须要认识到,那些放任这一现象的平台,必将逐渐失去消费者的信赖。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但假如发现利益已经受到触动了,再想要做出改变,会不会已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