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到春的历程中,旅行行业也发生着诸多变化。消费需求端,下沉市场和本地短途崛起;从业企业端,正在进行“效率和服务革新”;行业端,虚火出清,头部企业迎来更大机会。
11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多项措施进行优化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进一步缩短入境人员隔离时间。
旅行行业应声而动。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通知》发布后国际机票搜索量1小时内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448%。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猝然爆发,自带出行和聚众属性的旅行行业受到猛烈冲击,延续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不得不按下休止符。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旅行总人数、旅行总收入均仅为2019年时五成水平。
风雨飘摇之中,跳船者众,但仍有人咬牙坚守,等待春天到来。
坚守者相信,旅行作为美好生活的新刚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总要继续,人们永远都需要诗与远方。
经此疫情,也让旅游从业者看到了新的机会。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曾表示,受全球疫情影响,旅游行业呈现新趋势,中国出境游用户正在回流国内市场。另外,由于疫情形势、经济形势等多重影响,旅行的短途化、下沉化亦打开了另一个庞大市场。
业内人士对《陆玖商业评论》表示,从业者们正在摆脱疫情前大水漫灌的经营方式,效率至上成为行业关注重点,整体的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曾经国内旅行行业的虚火正在出清,对于整个行业发展反而可能是个好事。
最后的问题是,春天到来前,谁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回不去的从前
对于旅行行业从业者来说,疫情到来之前十年,是最美好的时光。数据显示,2019年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总量11.05%;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就业总人口10.31%。
在线旅行行业从诞生起,就一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王牌、资本宠儿。尽管因互联网泡沫让在线旅行行业短暂受创,但随着携程、艺龙先后上市,同程、去哪儿、途牛等细分领域厂商站稳脚跟,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
同时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也或收购或投资,先后投身其中试图分一杯羹。
直到2020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新冠疫情爆发当年,国内游客同比下降达52.1%,旅游收入下降61.1%。
疫情到来后,只能简单复制粘贴的小型旅行社纷纷关张。2020年年初时,某旅行社负责人曾对《陆玖商业评论》称,由于没有业务,只能开除超过一半员工,即便留下的员工也只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保底工资。尽管如此,这家旅行社也没能挺到2021年的春天。
据《陆玖商业评论》了解,在疫情中以大型批发为主的旅行社由于资金相对充沛,还能坚守一段时间,但目前也度日如年。而那些以给大型旅行社提供散客的小型旅行社,基本上都倒在了2020年上半年。
即便如此,被抑制的旅游需求并没有消失。一旦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旅游市场可以迅速恢复。
比如今年7月初,新疆独库公路成为“堵哭公路”、三亚酒店爆满、云南旅游人数恢复到疫情前9成,2022年暑期游上半场一度异常火热。同程旅行的数据显示,也正是三季度,其月活跃用户、月付费用户等运营指标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8月18日,同程旅行微信小程序去重累计访问用户破10亿。
由于疫情仍未过去,目前出入境旅游仍然暂停,旅游行业仍然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还有不少差距。同程旅行三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Q3同程旅行实现收入20.48亿元,同比增长5.6%;经调整净利润达2.52亿元,同比下降26.6%。其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交通业务实现收入9.87亿,同比下降12.3%。
值得注意的是,同程旅行本地旅行场景下的酒店、汽车票、用车等业务实现逆势增长。第三季度,同程旅行住宿预订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26.9%;汽车票销量也实现超过100%的同比增长。
在疫情之下,作为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国内旅游市场和产业链都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不管是商家、景区、OTA平台,幻想回到从前都已经不现实。
本地崛起
利好旅行行业政策不断出台,这自然是个好消息,但也有从业者对《陆玖商业评论》表示,政策需要进一步的确定性。
以2021为例,上半年时旅游行业强劲复苏,“五一”全国国内旅游人次2.3亿,同比增长1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可下半年,疫情突发,多省市先后出台相关限制政策,复苏势头就此终结。陕西跨省旅游的代表性景区兵马俑2022年春节7天共接待游客1.5万人,仅是2019年同期的三十分之一。
几位相关从业者对《陆玖商业评论》表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旅行行业都要做好在变化中寻找新常态的准备。在这些从业者看来,尽管出行意愿反弹明显,政策不断释放善意,但新冠疫情对旅行行业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停止。
但可以预见的是,疫情摇摆期间最先恢复的必然是1至2天的本地游、周边游,路程近、时间可控、封控风险降低是主要优势。2020年3月时清研文旅研究院调研就显示,已经有超过一半受访者选择城市周边近郊游。
对于敏锐的从业者们来说,这是灰烬中难得闪现出的宝石。
携程发布的《2022年国庆假期旅游总结报告》显示,国庆7天,本地、周边旅游订单占比达65%。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国庆节假期7天,前往城郊公园、城市周边乡村、城市公园的游客占比居于前三位,分别达23.8%、22.6%和16.8%。
近郊游最典型的代表露营发展更是迅速,据艾媒数据中心的预测,2021年我国露营的市场规模299亿,到2025年预计达到562亿,年复合增速超过15%。
随着短途游和周边游发展迅速,未来旅游和生活界限可能变得更加模糊,旅游的含义或许将被重新定义。
对于旅行者而言,境外去不了就国内游,跨省游熔断了就省内游、周边游和本地休闲。换言之,本地游不仅将是旅游市场的新增量,更加可能会成为消费者的一种新常态。此外,本地游周边游消费频次高,可以弥补客单价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带动周边景点的经济和就业。
不少旅企纷纷出手进行提前布局。
以携程为例,今年国庆前后,携程推出“超级周边游”系列活动,涵盖酒店、露营、租车、火车票等服务。而同程旅行则基于本地出行及玩乐等需求创立的“城市通”,结合同程旅行的火车票、机票、酒店、打车等出行资源,为用户提供日常出行及本地旅游服务。
下沉市场
疫情到来之前,中国所有的互联网行业几乎都在布局下沉市场。但当疫情到来之后,很多行业在下沉市场的布局反而有所减缓。
不过对于此前往往针对一线城市、海外旅游布局为主的旅游行业来说,下沉市场正在变成值得弯腰捡起的钢镚。
中国下沉市场总人口约占总体人口的68%,虽然下沉市场人群收入较低但增速强劲,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已经连续11年超过了城镇居民。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下沉市场展现出强劲的旅游消费潜力。
同程旅行财报显示,截至第三季度,同程旅行的非一线城市的注册用户约占注册用户总数的86.7%,第三季度该公司在微信平台上约60%新付费用户来自中国的三线或以下城市;其低线城市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近10%。
能在下沉市场收获颇丰,或许得益于此前同程旅行相关布局。
QuestMobile 2022 下沉市场洞察报告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下沉市场用户规模稳步提升,近7亿的下沉流量占据大盘58.4%的份额,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流量基本盘。
早在2017年1月第一批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同程旅行就是首批入驻企业之一,通过小程序触达了更广泛的出行人群。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同程旅行绝大部分业务都在中国市场,疫情背景之下,这样的业务布局反而成为一种优势。
在国际旅行以及国内长途旅行没有完全恢复的过渡阶段,下沉市场和短途旅行成为不确定中的确定性。
下沉市场的缺点是,客源分散,单个项目客流量小。不过优点也很明显,下沉市场的疫情相对稳定,客源也相对稳定,而且这部分用户对于每个平台来说都是增量用户,积淀下来后,对于未来的发展潜力有很大帮助。
确定的坚守
幸运的是,坚守者已经看到红日在地平线尽头升起。
三年中,国家各部门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对这一重要行业进行扶持,如“一号文件”中的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十四五规划中的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旅部扶持旅行社发展等。
一些黄金旅行周期中,相关职能部门更是尽力推动旅游业发展。疫情爆发第一年,文旅部发布国庆节、中秋节假期八天旅游市场数据显示,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最近先后发布的两条通知,更是让从业者们看到了重生希望。
11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中除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外,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范围,不允许随意以行政区为单位做全员检测;同时,进一步缩短相关人群的隔离时长,减少集中隔离的适用情形。
更直接的信号来自于文化和旅行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新通知明确提出,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跨省游客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
在同程研究院方面看来,该通知意味着旅游业的防控工作将更加科学化、精准化。短时间内,国内跨省游将迎来一轮快速上涨,整个旅游行业将进入复苏周期。
要提醒从业者注意的是,当疫情真的完全消散,消费数据往往来自被压制之后的强烈反弹。谁能在猛烈增长中抓住机会,并在这个汹涌澎湃的向上周期后依然能推出更多新服务、服务更多新的圈层,谁就能在后疫情时代站在行业之先。
有相关旅行公司高管对《陆玖商业评论》表示,尽管信心重塑需要一定时间,但这样的新政策逐步释放,的确是一个“善意的信号”。
所有的生意业态都是逼出来的,这次疫情之后,诗和远方还会回来,但是新的生意模型,也会从此留下。
如何在寒冬中生存,大家已经找到答案,这便是旅游行业的众生相。更好的消息是,当有人还在叫苦,就说明,这个行业还有人在坚守。